满眼生机转化钧 天工人巧日争新——2023年市州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上)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8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138次

长沙 向“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阔步前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晗

  12月22日,湘江科学城传来“重磅消息”,总投资227.9亿元的湘江科学中心、湖南大学科创港、湘江未来社区等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仲冬时节奏响“春天的序曲”。

  由此,作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一城一区三基地”主要承载空间之一,湘江科学城正式跨入快速推进的新阶段,迈进高质高效的新征程。

  今年6月,省委书记沈晓明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提出“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为省会长沙擘画宏伟蓝图。

  6月份构想、谋划,8月份出台实施意见,9月份举行“首开式”,短短70多天,长沙就实现了从全新理念的提出,到意见、政策的出炉,再到项目的揭牌、签约或开工的跨越,跑出了奔向“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加速度,其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决心和行动力可见一斑。

  聚焦产业发展、谋划空间布局、打造创新平台、形成政策体系,长沙在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上不断发力。

  “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科创人员,把最好的服务留给科创企业!”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一语道尽长沙的诚意。

  “对在长沙落地的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长沙按‘一事一议’的原则,最高可给予10亿元支持……”与《实施意见》相配套,《若干政策》拿出20条真金白银举措,可谓干货十足。

  长沙满满的诚意,吸引越来越多企业、机构以及科研人员加速汇聚。半年来,落地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和氢冶金实验室、巴斯夫杉杉研发中心、索恩格全球新能源研发中心等67个重大项目;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9家、总数达124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0家、总数近800家,创新动能加速蓄积。

  从湘江科学城到自贸区长沙片区,从马栏山文创园到科大金霞基地、大泽湖片区,长沙一江两岸创新潮涌,“一区三基地”创新承载区建设不断提速,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新蓝图”“作战图”正加速变成“实景图”。 

  半年来,“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8%,顺利实施8个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19个市级“揭榜挂帅”项目和89个科技重大专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9.9件;科技型中小企业预计年入库84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5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总量达185家……

  一连串耀眼的数据,凸显长沙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步伐稳健有力,未来可期。

  衡阳 以优良营商环境护航“制造立市”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德荣 唐曦

  连续3年上榜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全国数字百强市,连续多年上榜“中国外贸百强城市”,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国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今年,衡阳市喜讯接踵而至。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命之氧、经济发展活力之源。今年来,衡阳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擦亮核技术应用、先进制造、有色金属、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五张产业名片”,以最优环境护航“制造立市 文旅兴城”。

  衡阳深化“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深入开展“四上”企业联点帮扶、“三送三解三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行动,继续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九严禁”,给企业“定心丸”。

  今年,衡阳获得11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一件事一次办”高频事项网上、掌上可办率达95%,“12345”热线获评全国“品质争先典范”称号。耒阳市推出“安商行动”、衡山县推出“大综窗”、衡南县推出“‘清’易通,‘码’上办”……一系列举措促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把企业家当家人、把企业事当家事。”在衡阳客商评价。

  优化“营商”赢“好商”。今年,衡阳市新引进百亿项目3个、“三类500强”项目38个,新增湘商回归企业107家。衡阳市“制造立市”根基进一步夯实——

  原地倍增成效明显。78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税收大幅度增长,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入围全省“4+6”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名录,衡阳高新区下一代信息网络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盐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数字经济气势如虹。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6254家企业上云、1314家企业上平台,数量分居全省第二、第一。推进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新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场景3个。今年以来,全市数字经济产值达1600亿元,同比增长15%。

  文旅文创融合,产业出新出彩,衡阳市“文旅兴城”蓄势发力。成功申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铺排重点文旅项目86个。廻雁峰景区提质、衡阳“1944”、金月湖等项目开工建设,船山时间谷、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等项目加速推进。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增长63.63%;实现旅游总收入700亿元,增长62.92%。衡阳市积极探索“演艺+旅游”“赛事+旅游”“夜经济+旅游”新业态,“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引流超10万人,“QQ音乐·巅峰之夜”演唱会彰显雁城温暖。

  株洲 “制造名城”大秀温馨浪漫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年终岁末,一篇题为《打造“制造名城”株洲的工业浪漫》的文章,在株洲人的朋友圈刷屏,引发强烈共鸣。

  从早春万人空巷的“闹元宵”,到燃情一夏的“厂BA”,再到凛冬机车云集的“轨博会”,株洲创意令人拍案叫绝,工业浪漫直击人心。

  “敞开城门”,花式营销,株洲以开放、包容、亲和姿态,一次次打破人们对钢铁之城、工业制造“高冷”的惯性认知。

  在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株洲从制造、幸福两个维度提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近3年不懈追求、创新探求,这个湘江边的城市“让世界看到制造名城的实力,让市民感受到幸福株洲的温度”。

  名城崛起,实力更强,凭的是智慧,靠的是拼搏。

  2023年,株洲依托坚实的工业基础,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思路,构建株洲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向制造名城推进关键一步。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39位,获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城市。

  两组数据亮眼而直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突破1600亿元,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含汽车)产业有望成为株洲第三个突破千亿大关产业;国省产业集群达9个,总量稳居全省第一。

  继去年制造业成为税收增长“第一动力”后,今年株洲制造业税收突破100亿元,占税收比重40%。工业株洲走出制造兴城新路径。

  现代城市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钢铁直男”改变往日低调、硬朗的风格,打出一手花式营销好牌。

  走出去。株洲市主要领导带着“大国重器”、美食、歌剧,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全国最高学府刮起“株洲风”。

  引进来。开门办展,重金属风的北斗峰会和轨博会,吸引数十万市民参观。“厂BA”50天赛程吸引400余万人次现场看球。“醴陵免费捡瓷器”火遍全网,首届醴陵炒粉节3天吸引游客78.3万人次。航空嘉年华、音乐节系列活动引来众多航空爱好者。

  漫步新株洲,到处是浓浓烟火气。极具特色的院子餐饮引来八方饕餮客,街头艺术站让高雅艺术完美接上“地气”,钟鼓岭夜市、贺家土夜宵一条街让年轻人流连忘返。

  老城新貌,“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线城市的工资、干全球的事业、过幸福株洲的生活”,声名在外。

  越来越多年轻人慕名而来。他们的朝气和抱负,如同数十年前响应国家号召,跨越山海来建设工业重镇的那批满怀理想与信念的年轻人。

  你若不弃,我定不负。5月20日,株洲市为百位新人举行第二届青年人才集体婚礼。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动情地说,株洲市委、市政府努力做好幕后服务,帮助广大青年放飞人生梦想、成就事业华章,共同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

  近日召开的株洲城市品牌建设大会发出倡议,让制造名城更加有名有实、幸福株洲更加可感可得,推动株洲成为一座令人向往、梦想成真的城市。

  湘潭 医改“出圈”百姓更有“医”靠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婷

  12月26日,湘潭市岳塘区五里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书记”杨梨走进病房,帮助一位患慢阻肺的老人使用无创辅助呼吸机。在配合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治疗措施后,病人呼吸困难状况得到缓解。

  杨梨是湘潭市中心医院派驻五里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第一书记”。她带领团队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引进无创呼吸机等基层医疗机构少有的设备,创新开展肺功能检查、无创呼吸机治疗等,受到患者好评。

  今年夏天,湘潭从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选派22位中青年党员医卫骨干,到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他们均是本科以上临床、中医类别医师,7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派驻的基层医疗机构覆盖全市农村所有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城区部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湘潭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唐文静告诉记者,这是该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创新之举,旨在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党的建设、推动基层卫生“小切口改革”等方面发力,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党建与业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融合发展。12月5日,这一做法获国家卫健委推介。

  这已不是湘潭医改首次全国“出圈”。仅在今年,该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就分别通过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介绍典型经验。

  去年,湘潭成功申报全国首批、我省唯一的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该市建立由国家、省、市189名专家组成的深化医改研究工作专家库,为示范项目装上“智慧大脑”。累计投入30余亿元,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公立医院,提升医改“硬实力”。

  11月13日,湘潭市城市医疗集团授牌成立。该集团由湘潭市中心医院牵头,联合4家综合医院、协同6家专科医院及公共卫生机构,联系24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而成,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医疗资源集约共享和下沉。通过深化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建设,在县域加快推进医共体急救网络、人员管理、药品管理、信息平台、管理考核“五个一体化”,形成“县乡一体、乡村一体、上下联动”的县域分级诊疗体系。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湘潭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7.36%,同比增长18.04%。

  今年7月,湘潭市政府与湖南大学签约,将湘潭市中心医院作为湖大直属附属医院,共建辐射长株潭等周边区域的医疗中心;8月,5个专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填补该市临床重点专科“国字号”空白……一个个医改好消息,犹如照耀在莲城大地上的一束光,让百姓更有“医”靠。

  邵阳 民营经济向高而攀向新而生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

  12月23日,首届全球异地邵阳商会服务家乡发展年会在邵阳召开,会上透露,2020至2022年,邵商直接返乡投资及与邵商有关联的投资项目510个,总金额1556.67亿元,分别占该市签约项目总数、投资总额的57.8%和53.3%,为邵阳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球百万邵商,手握4万亿资产,响应“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号召,纷纷回乡投资,兴业办厂,从此小企变大企,大企变强企。今年,该市专精特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稳居全省前列。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华学健介绍,2023年,邵阳市力挺民营经济向高而攀、向新而生。如邵阳邵虹基板玻璃首条产线成功投产,实现批量销售;邵东打火机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5家,超前5年(99家)总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全省第一。

  邵阳市民营经济第一次拔节生长在改革开放初期,以“个体户”身份崛起的邵商,创建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创办湖南第一家民营企业;建立湖南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搭建起第一条中国至老挝的友谊通道,等等,在全国、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创下多个第一。

  时隔半个多世纪,邵商再一次引领民营经济腾飞,这次不再是“量”的累计,而是有了“质”的飞跃。该市政企合力,共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3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一些“小、散、弱”的民营企业,从行业“配角”摇身一变成为行业“主角”。

  邵阳民营经济“进”中蜕变,得益于地方政府善用“政策工具箱”,扶持企业。邵阳市工信局局长何志红介绍,近年来,邵阳市先后开展“纾困增效”“真情结对、精准服务”“万名干部联万企”等系列企业帮扶工作。政府不仅“扶一把”,还“送一程”,企业“进”中提质效果明显,今年前3季度,有56家企业完成智能制造转型,完成率224%,排名全省第四;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67个,完成率222.67%,排名全省第一;智能制造工位1125个,完成率300%,排名全省第一;上平台的770家,完成率169.23%,总量及完成率均排名全省第三。

  邵阳民营经济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当地“阳光雨露”般的营商环境。湖南创亿达事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彪说:“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要看当地超过20年的企业多不多,邵阳遍地都是20年以上的老企业。看好这里的营商环境,我下定决心回乡投资兴业!”

  岳阳 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永涛 徐典波

  12月26日,伴随汽笛鸣响,满载烟花爆竹的“华航26”号集装箱班轮起锚,从岳阳新港驶向上海港。截至当天,城陵矶港集装箱突破120万标箱,年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通江达海,沟通世界,“开放岳阳”品牌越擦越亮!

  岳阳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奋力打造湖南对外开放桥头堡——

  向东开通至舟山直达航线,至香港直航实现常态化运营;

  城陵矶港“上海—岳阳—重庆”进口集装箱货物转运监管新模式落地,开辟湘渝支线转运新通道;

  依托城陵矶松阳湖铁路专用线新港站,开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粮食回程专列;

  岳阳自贸片区、城陵矶综保区、中国(岳阳)跨境电商综试区、城陵矶启运退税港和进口汽车、肉类、粮食、水果、木材指定口岸的“三区一港五口岸”9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建成运营,城陵矶现代化港口集群体系基本建成。

  2023年,岳阳预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600亿元,再上新台阶。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岳阳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试点,探索制度创新赋能港口发展,先后推出42项“首提首创首批”制度创新成果。

  岳阳城陵矶综保区,一辆辆区外采购料件的车辆入区,卡口新系统将申报模块由3个合并为1个,货物进出卡口申报时间由原来30至80分钟缩短至5分钟。如今,货物从城陵矶综保区通关,审批流程和时间缩减90%以上,每年为企业降本增效超5000万元。

  通过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等特色多元金融服务,累计为园区企业提供代采代购等多元金融支持超1500亿元,吸引汇川技术、易亲科技等一批全球500强企业落户。

  开拓新领域,塑造新优势。岳阳深度参与对非经贸合作,引导扶持观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非洲农产品、非资源性产品为突破口,探索“海外仓初加工+国内深加工”新模式,发展来势喜人。

  观盛公司在科特迪瓦投资建成年产20万吨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天然橡胶加工厂,预计年产值约12.8亿美元;在国内同步配套深加工厂,形成以海外加工仓储、国内加工集散,辅以供应链金融、物流报关等配套服务的对外经贸合作新模式,力争3年内对非贸易突破100亿元。

  岳阳推动贸易链向产业链转变,已累计投资近30亿元,建成进口木材分拨加工飞地产业园、进口农产品储运分拨加工产业园、平行进口汽车检测改装中心等特色园区,吸引20余家粮食、汽车、木材等贸易商和加工企业落地综保区。

  岳阳全力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深度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和武汉城市群,对外贸易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连续6年上榜“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常德 先进装备制造业乘势而上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杰

  12月26日,常德经开区三一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在满负荷运行。公司负责人朱雄军介绍,企业以“一切源于创新”理念,推动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据行业协会年度报告,常德市三一机械有限公司的搅拌站市场占有率超40%,连续14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

  “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常德连续2年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常德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车世忠介绍,随着我省工程机械产业持续增长,该区装备制造业乘势而上,进入全新发展期。

  常德聚焦装备制造,悉心孵化产业,以中联建起等龙头企业为引领,装备制造产业从传统发力高端、从各自为战到集聚发展、从传统制造迈向高端“智造”,并逐渐壮大成为常德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今年初,常德出台“稳增长”三十条、招商引资十条等,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高地建设。在链群培育方面,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以中联建起、响箭重工、三一机械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制造子产业;以中车新能源汽车、文辉汽车、中联车桥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子产业;以达门船舶、湘航船舶、海鹰船舶为代表的船舶子产业;同时,电工电气装备、新能源装备、环卫机械装备、农业机械等子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国力变压、天马电器、飞沃新能源等一批高新技术代表性企业脱颖而出。

  “推动科研成果由‘智’变‘金’,助力先进制造产业高地建设。”12月20日,“智汇洞庭·科创常德”西安交大-常德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现场,20个校地合作项目现场签约,其中装备制造项目16个。常德市科技局局长陈华介绍,该市以科技创新的“工笔”,绘好先进制造业的“彩图”,创新驱动变量突破,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今年初,常德确定“十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实现技术突破39项、授权专利28件。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联建起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成功下线交付,12项关键核心技术属世界首创;飞沃科技风力发电机叶片用预埋螺套产品全球行业第一;响箭重工储氢罐技术设计方案经过国家级专家组评审……今年1至11月,全市新获批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7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海利化工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新增上市公司2家,飞沃科技成为该市首家制造业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