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时代华先:追“高”逐“新” “材”赋百业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5次

一张薄薄的芳纶纸,撕不烂,用500℃明火也点不着;一张PI膜,上天能助力航空飞行,下地能护航高铁飞驰;一块热塑性复合材料,比钢材更耐磨更抗冲击,让汽车轻盈“长跑”……在渌口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子新材料企业聚集,他们追“高”逐“新”,有的成为行业领跑者,有的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快速成长,为百业赋能。

    新材料产业被称为“服务产业的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高分子新材料以其产品品种多、更新速度快、应用领域广、专用性强等特点,被视为潜力无限的蓝海,也是我市“3+3+2”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的三大战略产业之一。渌口区作为这一产业的主要承载地,着力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加快产业链招引、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现有高分子新材料链上企业45家,被业内专家评价为国内最高端的PI材料研制基地。

    突破“卡脖子”

    “跟跑”变“领跑”

    走进位于南洲新区的株洲时代华鑫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华鑫)生产车间,一种金色、透明、极薄的膜,在生产线上缓缓移动。

    这个膜叫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简称PI膜,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其实其厚度仅有15至20微米,薄如蝉翼,在零下269℃至40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而优异的物理、化学、电学和力学性能,是一种很关键的绝缘材料。

    聚酰亚胺材料可制成PI浆料、PI薄膜、PI纤维、PI泡沫、PI复合材料等多种产品形式,随着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中5G高频通信、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全球对PI膜的需求与日俱增。此前,PI膜的相关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并对我国实行严格封锁,“一膜贵求、一膜难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

    真正的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花大价钱也买不到,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实现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才能不受制于人。时代华鑫从2010年踏上自主研发之路,于2017年建成国内首条化学亚胺法PI薄膜生产线,成功实现高性能PI膜“中国制造”,保障了关键材料自主供应,不仅摆脱了“卡脖子”困扰,产品也走出国门,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有实力与外国同行“掰手腕”的背后,是该公司拥有以张步峰博士为“领头羊”,包括教授级高工和博士在内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0余人,该公司在聚酰亚胺树脂、薄膜材料制造和装备领域形成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其研发的石墨烯碳化导热膜领跑世界。目前,该公司研发正在向超尺寸稳定型聚酰亚胺薄膜(IC封装)、高端FPC等领域拓展。

    一张PI膜赢得行业话语权,一张芳纶纸同样打破进口依赖。

    芳纶纤维材料是航空装备、高速列车、汽车、船舶行业重要的复合材料基础,也是一种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物资。近年来,随着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快速发展,耐高温、绝缘性和阻燃性佳的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一高端材料曾一度断供。

    株洲时代华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研发团队共同攻关数年,2019年,“华先造”芳纶纸正式投产,成功实现自主芳纶纸在高铁动车、航空航天等重大领域的工程化应用及国产化替代,比如,飞机机翼、尾翼、驾驶室操作台,高铁行李架、隔板、顶板、地板等都有蜂窝纸的应用。这种蜂窝纸相比金属材料可减重20%以上,强度是钢丝的6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可抵抗800℃高温,承受20万伏电压,这一成果获2021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最近,该公司又传出喜讯,层析纤维、短切纤维材料已经试产成功,将打破依赖进口的局面。

    新材料发展有新目标

    4月2日,位于南洲工业园的柔性显示用电子材料项目建设现场,生产厂房主体建设已完成70%,科研楼内,工人们正在粉刷内墙。

    “这是国内第一条量产柔性显示用PI浆料的生产线,预计今年7月投入使用。”株洲天颐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内聚酰亚胺材料领军者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屠国力介绍,2021年,他参加株洲(渌口)首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论坛后,便看中了渌口区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遂决定与渌口区建立战略合作,布局柔性显示用聚酰亚胺基板材料项目。

    “长期以来,国内柔性AMOLED衬底浆料被日本垄断,该浆料是柔性屏、折叠屏、柔性电路板的基材,严重依赖进口,而我们是国内柔性AMOLED衬底浆料唯一专利拥有者。这条生产线投产后,年产量1200吨,将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国产化替代。”屠国力说。

    发展壮大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渌口区一直全力以赴。

    近年来,该区着力打造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高端交流平台,成功举办三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技术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蹇锡高等专家教授和全国各地高分子新材料领域的学术权威、行业大咖,共谋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带来许多合作机遇,实现一系列成果转化。去年12月,渌口区高分子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并为4家链上企业研究所聚酰亚胺研究所、电工绝缘研究所、芳纶研究所、工程塑料研究所授牌,这意味着该区集聚产业龙头企业、相关专家教授参与技术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新材料产业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产业,仅长株潭地区就有2000亿元的市场。该区积极打造融资平台,50亿元规模的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和10亿元规模的株洲财信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金,均落户渌口区,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该区积极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出台《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人才聚集的8条措施》,鼓励企业引进优秀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并给予相关补贴和创新创业资金扶持。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蓄能成势,渌口区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的龙头企业,株洲兆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打破国外巨头垄断;株洲时代工程塑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EPS蜗轮耐磨材料产品最大的供应商,实现进口替代。

    2022年,株洲现代高分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渌口)被认定为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该区将依托PI薄膜、芳纶纤维材料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围绕新型绝缘材料、聚氨酯发泡材料和三聚氯胺装饰纸、工程改性塑料等主导材料,加大电工装备、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材料、防护材料等下游配套企业招引力度,全力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